如今,我國正在加緊建設科技強國、文化強國,對黨員干部、對大眾精神素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,隨著時代進步,未來文化建設還將進一步擴展深度與廣度。所以未來黨建展廳,必定會有更深刻的教育性、更的宣傳性,并對外彰顯大國風范。
依托科技發(fā)展,數字多媒體展廳建設成為必然趨勢,表現為科技性、交互性和人性化。
科技性包括科技展項和科技感氛圍。利用時下的多媒體展示手段,限度采集、存檔信息及數據,不僅能突破空間限制豐富展示內容,也有益于保存數據,同時創(chuàng)造良好的視覺體驗,兼展現文化與科技接軌這一時代趨勢。
數字多媒體展廳是近幾年展覽展示行業(yè)的熱門詞匯,依托多種高新科技技術誕生,現在被廣泛應用于企業(yè)展廳、博物館、規(guī)劃館、文化館、黨建館、科技館等類型的展示平臺。
為什么數字多媒體展廳能打破行業(yè)限制,實現全行業(yè)適用?原因有以下幾點。
一、數字多媒體技術可以打破了時空限制。通過虛擬現實、各類投影技術,可以構建出逼真的虛擬場景,為觀眾創(chuàng)造身臨其境的身心體驗。這些技術的可應用范圍廣,比如博物館的史跡還原區(qū)、科技館的太空漫游區(qū)、企業(yè)展廳的未來展望區(qū)、旅游景區(qū)體驗館的景點游覽區(qū)、廉政展廳的反腐體驗區(qū)等等展示區(qū)域。
二、表現力強、信息容量大。每個展廳的面積都是有限的,僅靠傳統的展出方式,展項單調不說,還會有很多內容沒位置放,而且展位固定、后期更新內容的操作難度大,這些問題在傳統的博物館里最常見。
校史館就像一部立體的“學校簡史”,記載著學校從創(chuàng)建到壯大的歷程,反映辦學特色校園文化、優(yōu)良傳統與精神風貌,對一些建校較早、底蘊深厚的大學而言,校史館建設已經成為本校開展意識形態(tài)教育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
作為大學歷史的研究和展示機構,如何做好角色定位,完美呈現高等院校的精神風貌與科研實力?
校史館的常規(guī)功能包括三大板塊:保存檔案、輔助科研、校園文化展示。就像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擁有不同身份,針對不同板塊,校史館的角色定位可以分為檔案管理員、科研專家和形象宣傳大使,所以校史館的整體風格既要嚴謹有序,展項思想深度與廣度;也要融入青春活力元素,彰顯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活力,表現學校蓬勃發(fā)展的生命態(tài)勢。
博物館設計裝修要根據其陳列和展示的內容,從整體到布局,突出重點并且還要富于變化,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,運用豐富的陳列展示方式方法,建立起產品和內容之間內在聯系。起到提升博物館內容主題和強化藝術感染力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