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將,四人骨牌博戲,流行于華人文化圈中。起源于中國,粵港澳及閩南地區(qū)、福州地區(qū)俗稱麻雀。麻將是由中國古人發(fā)明的博弈游戲,娛樂用具,一般用竹子或骨頭或塑料制成小長方塊,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。
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。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,添加了春、夏、秋、冬,與梅、竹、蘭、菊八張花牌。也有一些地方的麻將,另再加上聚寶盆、財神、老鼠、貓各1張牌,與百搭4張牌,總計為152張牌。
在明代馬吊牌盛行的同時,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“紙牌”的戲娛用具。紙牌開始共有60張。斗紙牌時,四人各先取十張,以后再依次取牌、打牌。一家打出牌,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,以得牌在先者為勝。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。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,所以又叫默和牌。
2017年4月,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布,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。
作為一種中國傳統(tǒng)的文化現象,麻將運動確有其表現形式上的多元性。正因為如此,有人認為,麻將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其獨特價值堪稱國之瑰寶;也有人深惡痛絕,認為麻將是賭博之首,其罪惡程度幾與吸毒無異。
麻將與賭博并沒有必然聯系。新中國成立以后,賭博消失了,麻將卻在人們的業(yè)余文化生活中健康地存在了許多年。今天,當有人用麻將作賭具的時候,其罪責,當不在麻將。桔生于淮南謂之桔,植于淮北謂之枳。事在人為。
麻將的基礎花樣源于明代的紙牌“馬吊”。顧炎武《日知錄》中說:“萬歷之末,太平無事,士大夫無所用心,間有相從賭博者,至天啟中,始行馬吊之戲?!蓖瑫r代的寧波文人李鄴嗣有《馬吊說》,支持上述觀點。值得注意的是,馬吊紙牌的花色中有“萬字”、“索子”和“文錢”三種,基本與麻將的花色栩同,但是打法不一樣。